当前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全面铺开的大布景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须严厉依照相关技能标准和标准规则施行全过程质量操控,做好现场布点采样、运送流通、制样保存、实验室剖析及数据处理审阅等质量操控作业。
加强监测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监督,坚持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运用契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并定时进行检定或校准,必要时进行期间核对;严厉对陈述质量把关。让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准确性的监测数据,为政策拟定、技能研究提供根底数据支撑,更好地为土壤维护和污染防治提供技能支持。
土壤样品的收集办法对监测成果影响很大,采样形成的差错可能比剖析测验的差错还要大。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需严厉依照HJ/T 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能标准》中的相关规则进行。
实验室剖析质量操控
1、实验室内部质量操控
实验室内部质量操控是实验室剖析检测人员采取措施对剖析质量进行的自我操控,一般有精密度操控、准确度操控以及检测过程中的搅扰处理。
精密度操控:精密度是指运用特定的剖析程序重复剖析测定均一样品所获得测定值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土壤环境监测中,每批样品每个项目须做20 %平行样品,样品数少于5个时至少应有1个平行样,平行样可为实验室明码平行或现场密码平行。不同测定项意图平行双样测定成果差错答应规模不同,在相应答应差错规模之内即判定为合格。若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低于95 %,则应对当批样品从头测定,并添加样品数10 %~20 %的平行样,直至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高于95 %。
准确度操控:准确度是反映办法体系差错和随机差错的综合目标。准确度操控可经过运用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或经过测定加标收回率进行操控。每批要测质控平行双样,在精密度合格的前提下,质控样测定值必须在保证值(95 %的置信水平)规模内,否则本批样品需从头测定。当测定项目无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时,可经过加标收回实验来承认准确度。每批试样随机抽取10 %~20 %进行加标收回测定,样品数少于10个时恰当添加加标率。加标量视被测组分含量而定,加标后被测组分的总量不能超出办法的测定上限,加标体积不超越原试样体积的1 %,否则应进行体积校正。加标收回率应在答应规模内,当加标收回合格率小于70 %时,对不合格者从头进行收回率测定,并添加10 %~20 %的试样做加标收回,直至总合格率大于等于70 %。
土壤环境检测技能标准要求对必测项目做准确度质控图,用质控样的保证值(X)与标准偏差(S),在95 %的置信水平,以X为中心线、X±2S为上下正告线、X±3S为上下操控线制作质量操控图,用于剖析质量的自控,能更准确剖析测验成果质量的可信度。
检测过程中遭到搅扰的处理:检测过程中如遇停水、停电、停气等影响到检测质量的搅扰时,全部样品应从头测定;仪器产生毛病时,用同等级且能满意检测要求的仪器从头测定,无备用仪器时,将毛病仪器维修后经检定合格再从头测定。
2、实验室间质量操控
实验室间的质量操控首要在于定时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和才能验证活动,保证实验室检测才能和水平,保证出具数据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如经过才能验证或者安排间比对发现某项查验检测成果不理想时,应体系地剖析原因,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并经过实验来验证其有用性。
实验室办理方面的质量操控
1、监测人员质量操控
数据质量由作业质量来保证,而作业质量的核心在于人员。监测人员是土壤环境监测的首要施行者,人员专业本质与作业才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监测质量的好坏。如果监测人员质量操控观念不强,质量认识缺乏,在施行监测的过程中易出现散漫、不谨慎和不行负责的现象,而如果监测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缺乏,则在监测过程中无法保证标准的操作,可能在监测的源头即采样过程出错,也可能在实验室引起差错,数据处理办法不行科学等,那么最后的监测成果很可能会与实际状况偏差较大。因而,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造非常重要,监测技能人员应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实验室应定时参与或展开土壤环境监测技能人员培训,并加强对人员专业本质和技能才能的监督,不断加强监测队伍的本质和才能建造。
2、仪器设备质量操控
土壤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包含采样仪器、实验室剖析仪器及相关辅佐设备,其功能是否无缺直接影响监测作业效率和质量,仪器设备应依照正确的办法进行操作并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需求检定或校准的仪器应定时送至法定计量检定安排或被授权计量校准安排进行检定或校准,承认仪器技能功能满意监测作业要求,并在检定或校准有用期内运用。对有较高准确度要求的要害仪器,或易漂移、易老化、功能不行稳定或运用频频的仪器,一般还应在两次检定或校准之间做期间核对,以保证仪器的精度和接连稳定的运转。运用过程中出现可疑状况、运用环境条件产生严重变化、维修或借出后返回的仪器也应及时进行核对。
3、陈述质量操控
监测陈述是监测成果的最终出现,为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无误,应树立数据质量办理责任制,严厉执行三级审阅制度,从剖析、审阅到签发做到分工负责、层层把关,发现可疑数据或疑难问题,监测负责人应安排相关人员查验剖析解决,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追溯,做到有疑问的数据决不上报。此外,应注重对陈述编制人员的培训教育,尽可能防止陈述编制环节的差错。